我在JIKE一个叫做“做个半年总结”的tag下面简单了聊了下半年来的所思所想,在此展开谈谈这半年。
事业上的事情其实比较私人,无需与外人多言。但故事发生时内心的世界值得自己玩味和总结。这半年来算是入行以来最强的内心修炼了。并没有在工作技能或者业绩上产生太大的进步,但在人际关系,控制情绪方面发生了不少的变化。我现在还不想具体分析,只缘身在此山中。
另外三四月短暂试行了兼职翻译,做一些简单的图册和广告单的汉化工作。结果也是不了了之。这短暂的经历让我彻底意识到自己英文上的差距,并且可能从此都很难以擅长英语自居。其实本来就是自视过高。
对自己最满意的就是阅读。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我思考了一件事,如果要让孩子在童年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不是每到晚上就学着爸妈刷手机、打游戏,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先放弃这些生活习惯,开始每天认真学习的时间。对孩子的使命感如此强大,每周游戏时间降到不足5小时,把大量的时间腾出来进行了阅读。
今年阅读主要两个方向 ,一个是明朝,一个是嘉兴名家。
前者是因为集中看了大量关于明朝的东西,所以对明朝充满兴趣。半年里看了关于明的剧集有《大明王朝1566》、《万历首辅张居正》、《传奇皇帝朱元璋》、《大明王朝惊变录》;看的关于明的讲座主要是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的百家讲坛系列,包括《万历兴亡录》、《大名嘉靖往事》等;图书方面则是一口气读完了七本的《明朝那些事儿》,还意外看到马伯庸写了《显微镜下的大明》,耳目一新,是一个很好的历史维度。上述的阅读学习都让我对明朝有了不少的认识,却也只是略通皮毛,欢迎大家推荐阅读哪些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
后者的兴趣源于五月,工作接触到了单位捐赠的一个图书馆,里面集中展示了嘉兴所有的名家的照片、生平和部分作品。闲来无事就翻看了几本,突然很感兴趣,意识到其实本土有很多大家,我却从未拜读过作品,这是其一。其二是受马亲王启发,研读下本土地方志,突然想起早年参与过地方志数字化的整理,并联系了墨轩老师。刚好他也有类似的想法,准备在暑假整理一些嘉兴本土名作,点注评说并争取刊印。基于此两点,我开始耐心拜读嘉兴本土名家的作品,包括李叔同的《李叔同谈佛》、茅盾的《子夜》,这两部书都令我很感慨,有机会可以分开写一些读后感。这个工程还会继续下去,可能还会在儿子记事之后带他遍览嘉兴名人故居,就从平湖的李叔同纪念馆和乌镇的茅盾故居开始。
另外类似阅读的是在喜马拉雅上收听了余秋雨老师谈中国文化,大概60多小时的内容,对中国文化有了整体的认识。也算是另一种阅读。这部分内容我很难做一个总结或者说是“听后感”,因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好在这些内容会被整理成书,出版后可以购入,想到的时候前后翻翻。值得一提的是,余老师整理了80首唐诗,是他认为最值得记忆的,我想等这个目录整理出来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背诵。里面我听过的超过70首,本来就能背诵的恐怕也有一半以上,但往往文不对题,不知道何人所作,古诗的创作背景和立意也不甚明白,所以值得重新学习。
今年没有如约参加GJ,虽然去年花了不少时间学习C4D,踌躇满志地想发挥一下,不过孩子还是占用了太多的时间,48小时还是很难抽出空来。不过还是有幸在周六短暂地去观摩了一下,虽然最后也没看成。有时候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却在他人的眼里也起了一些作用,反而有一些小窃喜,贴上我博客常客LIONEL的流水账,以作记述。
儿子的出生从各种意义上都成为了改变人生的事件,我已经多次撰文剖析就不絮叨了。没说过的是,孩子满月回家后,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对你人生全方位的改变。太琐碎不想赘述了。思维方式也会有很多变化,上文应该可以读出不少。你能感觉到自己的任性在消减,而会以一种更怀柔、更宽阔的心胸去看待儿子的问题,包括上文提到的工作的事情。恐怕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心宽体胖,中年肚腩也跟着开始侵扰。
总结半年其实就是平淡,因为学习了更多思考了更多,反而人就心静了更多,用一个平白的词就是“充实”了很多。因为大脑闲不下来有的是内容思考、记忆、回忆,那也就没有那么多情绪去沾染落花秋雨,反而似乎活得更明白了一些。毕竟万事万物,缘起性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