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博客关注的是经济金融和民生,从业从的是外贸物流。这一年码博客来,前两类题材内容我写过不少,但物流我却好像还真没写过。最近公司里事儿不多,我也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理很多事情,所以静下来回顾下之前的经历和经验,想看看是不是经过一年,对“第三方物流解决方”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然后拿出来和各位谈一下。

 

你问我什么是第三方物流? 
开始谈第三方前,肯定要先了解什么叫第三方,说实在的,我直言现在社会的物流界,从很多层面上来说,对这个“第三方”都是曲解的,或者说存在着很多误解,因此从定义开始出发我就想谈谈。课本里面第三方物流这个概念讲的非常的悬,我觉得看不懂,自己从业了仍然看不懂,我就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谈谈吧: 
 
第一方:所谓第一方物流,就是我来运输,我的主体并不一定是物流商,我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也就是说可以是卖方也可以是买方,但都是其自营的运输和物流阶段,有时候它未必是一个具体的物流公司。我打个比方,沃尔玛是一个零售商,但也是一个物流商,自己配送而已,例子举小点:一个烧饼店,自己推着板车去买面粉,做好烧饼送到隔壁,这个都属于物流,并且是自己做了的物流。我想用一个字总结,就是 “我” 
 
第二方:第二方物流我认为就应该区分开来了,因为这个时候物流这个事情已经我是由“我”自己做了,这个时候我会专注于自己的生产或者销售,会把物流这个环节,无论是进货的运输和出货的运输都全权委托给一个专业的物流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应该就是有物流商这个细分的概念了,他可以整合一大批的资源包括卡车工人司机,他也可以协调资源去借去租去抢。所以说到第二方的时候,物流的运营人就不是“我”了,而是 “你”。 
 
讲到这里先停一下,因为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代理是第几方,尤其是外贸的货代,现在动不动就说自己是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我认为这个是不正确的。他们的职能其实并没有脱离“你” 和“我” 本身,他们只是在 “你” 和 “我” 之间架起了一个桥梁。虽然货代比起车队本身可以更加灵活,可以协调各种承运人,但是很大程度上,他们只是利用自己的资源制定一种物流方案,但这个方案最终是不是最经济最快的的,代理本身是有较大局限性的。而且很多时候它只代理了一边的买方,或者是一边的卖方。稍微不一样的,我并不认为这是单纯代表某一方的,代理可以是第一方的代理也可以是第二方的代理。 
 
第三方:我对第三方物流的终极理解,既然叫“第三方”,它必然要有的几个特点是:1、有资源和平台,不仅可以协调物流,还能制定物流方案(这一点很多货代是做不到的,因为大部分货代是苦工型地去做一些别人走通的路);2、必须足够客观。虽然第三方物流本身也是盈利的,但是仍然需要保持客观的立场,你提供的产品更多的时候,不是物流本身,而是综合的物流方案的制定;3、资源的构成:区别与第二方的最大特点,就是这个,你要拥有的不能仅仅是承运人资源(船公司、车队)等等,你手上甚至应该有一大批的货代。你可以把合适的货给合适的货代,根据你的方案能够实现的货代,更多的,你是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物流提供者。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你是拥有了一大批 “你” 和 “我” 的一个 “他” 。 
 
我自己做了个图……(点击有大图) 
 
  
 
  
捏个“第三方物流商” 
我一直说中国现在的外贸操作模式,仅仅停留在第二方,仅有一些手上资源特别特别大的货代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有一点点第三方物流的意思,但是仍然是第二方,因为第三方,我说过了,更多的是一个平台。原因一:我是一个平台 
 
谈谈我自己的公司吧,说句实话我认为它本来是有实力成为第三方的,因为建设之初目标就是一个——建设一个平台。并不仅仅因为我们拥有从码头到船舶到车辆到装卸甚至到海关国检的全套资源,更多的是因为我们 “只揽不代”的经营宗旨。什么叫只揽不代,意思就是我们只希望提高我们的运输量,而不愿意去参与更多的代理的争夺,但是如果这样我们只是一个码头,而够不成“第三方”。那么怎么样我们才能成为第三方物流商呢?那就是我们成为平台的那一刻起。 
 
看好,事实上为了开拓嘉兴到上海的内支线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已经不是在作为一个承运人的角色了(事实上我们也扮演着这个角色),但是为了把货走起来,我们有时候需要和客户接触,帮你制定新的路线。有时候我不得不因为想走通这个路而给某个货主推荐一个有能力的货代,有时候我也会为了让一个货代有这个能力而提供自己的资源,有时候我也会给货代推荐愿意接受他手上操作方式的货主。 
 
说道这里你们应该有所感受了,这个时候我是客观的,因为我跳出了“我”和“你”,这个时候我所提供的,真的是一个站在你们大家角度上降低物流成本的角色了 
 
  
“第三方物流商”没人鸟了? 
我一直说中国,没有第三方,原因二:跳过中间环节。 
 
跳过中间环节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中国人和老外不同,中国人做生意是最精明的,各种杀价。A给B介绍了C的生意,一天两天的,B还记着给A一点好处,慢慢的就撇开A自己和C做生意了。这就有趣了,因为很多外贸代理在试图向第三方物流转变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最终完全可以跳开自己直接接触,这个道理谁都懂。 
 
于是中国人发挥了第二个种族技能去应对这样的风险——关系。这个关系因为有很深的关系和利益,所以很自然要有着很深的“关系”。外贸这东西说浅我们玩儿的很浅,但是说厚,却也是建国以来有几十年的积累的一个东西。所以谁都知道中国外贸物流是个深水。中间有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这个我不想多说。 
 
只是单纯从第三方物流角度来说,很多人就是因为在这个转变中,自己被跳开了……简单的说就是“过河拆桥”的,但是“第三方物流商”恰恰最忌讳拆桥,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能就是搭桥,这样第三方也就不存在了,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个我自己也觉得有点道理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第三方物流商”你会活不下去?! 
说到这里,我仍然强调,中国没有第三方,原因三:不可替代性。 
 
如果说会被替代的物流商,除非是两个真正的“第三方物流商”之间的竞争,不然是不会出现“跳开A,直接做”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想想,“我” 是卖方, “你” 是买方,当你中间给他们打通环节之后,他们真的可以跳开你去找到自己的代理做一样的事情吗?我认为是不能的,因为我做了三件事情: 
 
a. 我帮你制定了物流方案,传统的物流商很难综合考虑帮你找出最便宜的方案 
 
b. 我有更多的资源,我不仅可以有方案,我还能实施,我不仅能实施,我还能最优化配置 
 
也就是说,即使你可以跳开我继续某种成熟的运输方式,整合一些资源,都是往久了去,我会不断有新的物流方式,我会有更多规模化的低成本的承运人。最终,我还是你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方式。而 “我” 和 “你” 的最终合作,最后都会慢慢有些疲累。 
 
  
好吧,基本上我说道这里说完了。所以我眼中的第三方物流商并不仅仅是一个代理那么简单,它甚至可能是代理的代理。如果把代理理解成第三方,我认为是片面的。 
“第三方物流”不是链条本身,而是拉链条。挑好的链条,合适的链条,便宜的链条,找人把链条拉好。 
  
 
 

这篇写的还行吗?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投票!成为第一位评论此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