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毛泽东传》,是哈佛学者罗斯·特里尔所著,读完这本书几个月了,我一直想不出一个好的角度去形容自己的感受,很多感受不知从何开始,但总有一些话想说出来。恰好参加了单位的一个荐书会,主题大概是逆境中的坚强之类的,恰好是个不错的角度,所以写了一篇荐文。文章其实并不好,但是有几句我实在太喜欢了,所以修改后上载到自己的博客上。

在读此书之前我并没有对西方人的传记作品抱有太大的期待,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先不论这部书有没有客观地表现出毛泽东伟大的一生,读完之后是足以让你对毛泽东这个人产生一种敬意的。对于我来说,尤其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毛,那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是一个“九零后”,是他一生里最让我崇拜的。他在新世纪的20年代,就像一个眼光独到的预言家一样,一头就扎进了最正确的道路上。

抄写他转入井冈山的那段文字的时候(因为荐书需要摘录一段原文),我摇了三次头,分别是:他太难了,时局太差了,他太有远见了。这是我后来提炼的,实际上当时我只是在脑里默默喊了三个“卧槽”。这一段发生在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描写毛泽东部转入井冈山区建立根据地时的一段“心路历程”。如果你了解中国革命,你一定知道这个由城市转向农村的转折点意义。

一、他太难了:

光看他个人来说,就太难了。这不是一次旅行,他离开长沙,离开了家,离开了自己工作的学校,离开了妻子之后,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回来的,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我们在和平年代,还在感叹“小别胜新婚”,他站在中国的转折点上,个人的相思、家愁、乡愁能少吗?少不了,足够我这样矫情的人,打着台灯抹着眼泪望着街灯自怜好几个晚上了。

二、时局太差了:

1927年真的是内忧外患,对于当时的中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共来说,对于毛泽东来说,就是客走新野的刘皇叔,托钵化缘的朱重八,生死不知,前途未卜。他也没有遇到诸葛亮,没有遇到郭子兴,他在湘赣交界的山区里自己做了自己的隆中对,自己建了自己的红巾军。

三、他太有远见了:

毛泽东不是一个完人,但在中外视角里他都是一个伟人。这个伟大之处不在于他什么都懂,甚至不在于他在最难的时候没有放弃,而是他不仅没有放弃,还一下找到了对的路。就好像网球名将罗杰费德勒,他标志性的单手反拍之所以为人乐道,并不只是因为动作潇洒帅气,而是因为他总能在失去平衡,勉强够着的情况下,打出能得分的反击。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1927年的“毛”是伟大的“毛”的开始,是让我最心悦诚服的“毛”。如果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学生革命领袖的话,那么从这里开始,他就是中国革命的领袖了(至少道路上是这样)。就像文章里说的,他分析了为什么军阀道路、城市道路都不适合中国,然后“扎进了大自然”,把“马克思主义、农民革命、武装革命”结合了起来,走出了一条无法反驳的道路。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都快把川普逼疯了。

来到了21世纪的20年代,100年后的今天,在即将迎来中共百年生日的前夕,同样面对着外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其实也生活在一个关口,可能我们(甚至我们中某个人)和1927年的“毛”一样,抓住这个时代真正的价值,也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预言家。

这篇写的还行吗?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投票!成为第一位评论此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