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我不太喜欢把所有的想法写成 “我想”,所以我开始写汪乙系列,目的是想用一个虚构的人物来表达。这样的表达是很有效的,可以用第三人视角审视自己,去训练细节的描写来间接抒情。当我需要用别的角度去说清楚的时候,我甚至开始加入了一些新人物,比如悦然、程楷,这些人物都是用来写汪乙的。这三个人物整合了很多很多我现实中认识的人,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原型。后来(大概去年9月起)想法太多了,我自己也发生了不少的转变,渐渐觉得汪乙已经开始装不下我自己了,好几次想把现实发生的事情用汪乙的视角去写,但似乎前面的包袱太重了, 我一直想把他们的故事串起来,写成一个故事,反而成了一个束缚。另一个原因是近两年开始增加阅读量,思考和需要表达的东西变多了,包括一些历史、佛学的内容,三个人物装不进我全部的想法(比如我很难想象程楷去找了一个大师聊佛法,也很难突然给汪乙一个儿子)。所以之后文章开始倒退回随笔式的,意识流里面,间尔还写了一些不像样的诗歌。

这两天看了两个作品:一部是小说《生吞》,小说里那个开着桑塔纳2000的老刑警身上有太多程楷的影子,原型甚至也是在沈阳;另一部是《西部世界第三季》,里面对大数据的理解有不少我《数据入殓师》的影子,而且和我构思的大数据系列不谋而合。我说这个事情不是一种吹嘘,而是带着不少自责。“要是我能把他们都创作出来,该有多好啊” 这样的事后诸葛想法。

我一直蛮自信的,我看着周围的人短视地争夺一些眼前的利益的时候,特别是我傻乎乎拱手让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工作建议的时候,总会很自负地认为,如果我的思考力和原创力足够强大,我是不怕剽窃的。

综上,让我对自己的写作产生了远远不够的想法(其实很明显,月更博主)。我开始思考一种新的训练方式。

其实说到训练,几乎是从汪乙系列一开始,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开车的时候喜欢去观察一些路人,臆想他们会有怎样的故事。白日梦对一个人的想象力是绝对有好处的(对现实生活未必有利)。如果我开车的时候随身带一支录音笔,也许大家可以看到不少有趣的超短篇。是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接下来我想弄一个新的系列,暂定名“抿词”,基本规则暂定如下几个:

  • 每次限定几个词。这些词汇的来源我不确定,可以是随机的,可以是一天下来印象深刻的,可以是别人给我命题的,先保持开放态度。
  • 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WWWWWH都不限, 体裁不限,玄幻科幻,古代未来,信件自白,剧本哑剧……都可以。
  • 代入最近想表达的观点。可以针对公共事件,可以针对感情生活等等。并且不能为了这个观点刻意限定词汇(可以刻意令他们无关)。
  • 先从周更开始吧。为了防止自己偷懒,字数不设下限,忙的时候涂几百字亦可。

笔耕不辍。

这篇写的还行吗?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5 / 5. 投票数: 1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投票!成为第一位评论此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