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向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致敬。

《打开一颗心》英文书名叫Fragile Heart,字面意思应该是脆弱的心灵,这本就是一个双关,既是字面意思也是引申意义。中文翻译的时候,“作者亲定”了中文名“打开一颗心”,也是一个双关,字面意思是心胸手术,引申意思正如本文的标题。我更喜欢这个。前者色调幽暗沉郁,后者则动态明亮许多。作者是斯蒂芬·维斯塔比,是一个英国的著名的心胸外科医生。

这部书真是一部残酷的书,第一章开始就经历了一个惨败的手术,看完已经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不光是生理上要对这些器官想象,更是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人命如草芥的感觉。作者在描述器官、鲜血的时候让人有一种麻木的机械感,仿佛只是在停尸房里摆弄一具尸体。在他笔下的医疗事故、团队失误,就好像某天开车不小心轧到了马路牙子一样平常。 他说“我亲手超度的就有300多人”,这是一句如此轻描淡写的话,那时候你不免会想,这样的医生,靠谱吗?

靠谱。

他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他在书中多次提到,自己是如何无法抗拒感情用事,又是如何挣扎地保持理性,不止一次看到,他为了保证自己的心理状态而试图逃避或故做冷酷,比如他避免去听婴儿胎心,避免和家属接触等。很遗憾,开胸的大师也是人,他有排满的手术计划,对监护就会顾不上,他也有时差,也有起床气,他的技术和人性是并存的,他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是一个医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就像作者说的,对于你只是一台手术,但对于病人你是他的全部。

他是一个极客的人,你可能会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技术痴迷。“我喜欢这样的手术,因为他每次都不同”,他不仅钻研各种手术技术,还多次急中生智进行一些难以想象的原创手术。比如他发明的维斯塔比管,比如他把右位心脏拿下来放在托盘上进行手术,比如他把人工心的插头放在头上………他沉迷解剖,喜欢挑战,不服权威,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痴迷技术的怪人。

他是一个谦虚的人,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名声而自得,你能感受到一个老医生的骄傲和自尊,但你始终找不到一丝自以为是。面对病患的谨慎也好,面对后辈的鼓励也好,面对颁奖的烦躁也好,你都能感受到这个人对名誉金钱没有功利的企图,他需要名誉金钱去成就他的研究和善良,但他没有因此而自大,50几年的手术生涯在他笔下,只是“职业资格后35年”,还要靠译者为其说明。读起来他是那么的狂妄,“我是他唯一的希望”,但有时候面对冰冷的现实,他只是做到了“激进坦诚”,他的内心是谦恭的,否则,恐怕我们也看不到这样一部伟大的书。

他是一个叛逆的人。人们喜欢叛逆,就像他书里说的那样,“BBC想要个性,我满足了他们”。他的叛逆,从遛进绿色的乙醚楼开始就已经奠定了基础。他叛逆但并不愤世嫉俗,他批评是为了世界对人类的疾病有更好的保护,他另辟蹊径是为了能有更多救人的技术手段。我们喜欢福尔摩斯的怪,却欣赏他的杰出,我们喜欢豪斯医生的怪,却佩服他的优秀。

他是一个励志的人。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生在工人家庭,没有丰厚的经济基础,“一个陋巷的孩子”,他说。有的只有10岁那年看到电视节目之后那个“我要成为外科医生”的梦想。不是所有伟人从一开始就自以为能翻动天地的,他的事业也是从停尸房、搬运工开始的。而恰恰是他的梦想,令他得到了最好的教育,终于成为了一个顶级的外科医生,自己也登上了当初让他产生梦想的电视节目里。他的生活何尝没有苦涩?但他笔下确是那么乐观。他经历过我们无法经历的死亡,也经历过我们无法经历的成就,他说他在手术间里就仿佛来到了一个接近上帝的独立的空间,死神和上帝同时在他头上看着,这个疯狂的比喻如果不是比喻呢?全书接近结尾的地方,他写道他在退休前回到了自己起始的乙醚楼,看着聚光灯背后那滴没有擦干净发黑的鲜血,找到了自己的“初心”。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应该读的书。它看似冷酷,却都在描写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人心)。我想读者跟着他潜入一个个病患的人生当中的时候,是很难把纸巾从自己的手边拿开的。我们一辈子都在寻找关于生命的意义:我读历史,以史为镜;读人物传记,以为榜样;读小说,品尝人生百味;读哲学,试图找到终极;读科幻,想要一窥未来…… 但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我想,没有一本书可以像这部一样写清楚人生,这不是一部写给医科学生的书,这是写给全人类的书,你能读到一个个病患不同的灵魂挣扎和闪光,更能读一个高洁伟大的灵魂。

医者仁心。谢谢!

这篇写的还行吗?

点击星号为它评分!

平均评分 0 / 5. 投票数: 0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投票!成为第一位评论此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